找到相关内容3664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跨越打扫过的希望门槛 洒下迎宾花絮——教宗谤法答辩录

     7、缘 Contributing circumstances(藏文 rKyen):条件如土壤、水以及阳光,与基本条件之因互相运作,如种子,而具体地制造结果。或在一个灵性的层次上,条件如听闻佛法或亲见...于每一个地方。根据大乘的经典,每一位有情众生皆具有佛性,佛性也许在沈睡中,但它永不止息,直到成就圆觉证悟,并能以良好的条件在任何时间再度点燃觉醒,例如相信并保守信念于佛陀及人之佛性的反射、听闻佛陀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785111.html
  • 蕅益智旭与天台宗——以《灵峰宗论》为中心

    乃不谤佛,取所著辟佛论焚之。”二十岁诠释《论语》,其中“天下归仁”之句,令其展转费思,以至“废寝忘食三昼夜,大悟孔颜心法。”后来又于父丧期间,听闻《地藏本愿经》而萌发出世之心。二十二岁开始,“专志念佛...

    周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41685348.html
  • 弘扬“人间佛教”的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

    能够听闻到佛法的真谛,如果我们能够切己反思、真修实践,那么,我们一样能够超越“性空幻有”的有限生命,领悟到“真空妙有”的如来境界。   各位同学都是智商很高的人,今天听了我的演讲,可能会对佛教哲学有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085647.html
  • 南无观世音菩萨略解

    不论其层次高下,只要不谤三宝,不违背因果原则,都应受到发扬。而且,一般人信佛学佛的初阶,多是从求现世利益及现前幸福开始的,种下善根之后,逐步听闻佛法,渐渐提高层次便会修习《心经》及《楞严经》等所示的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085663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要义概述

    7)〈观众生品〉︰维摩诘与文殊辩析“云何观于众生”乃至“从无住本,立一切法”,室内出现了天女散花。花散到菩萨身上,随即下落,散到舍利弗等声闻身上,即使运用神力,也扯不下来。自言“止此室听闻菩萨大慈大悲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15485779.html
  • 万世译经师——鸠摩罗什菩萨略传

    善根德本。此经乃世尊为此有德女开示,令悟解第一义谛。并授记她未来:一向以尊重心,承事供养,听闻正法,守护受持,复令无量阿僧祇众生回向菩提,然后于此三千大千世界,光曜劫中而得成佛,号法光曜如来应正等觉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086286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解义慧剑释》讲记 第八课

    觉得词句就是法,听闻以后一直耽著词句,对它的真正内容根本不去触及,这非常可怜。所以,我们在善知识面前听受了这么多难得的佛法之后,自己还应详详细细思维,并一定要对意义进行思维,而它的词句并不是很重要。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解义慧剑|二谛|窍诀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0214786466.html
  • 禅坐的重要与方法(3)

    方向说:“敲得好,敲得好。”敲钟的这位村民将喜悦分享给村民,是造就一种善业。而听闻钟声生随喜心的村民,也是造就一种善业。   大多数的村庄、乡镇和城市,都没有为了这种目的而设置特别的钟,我们必须敲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50587242.html
  • 敬述先师李元松先生的“现代禅”思想

    听闻修习。2003年春,李老师在往生之前数个月,又以全体现代禅同修为对象,讲授“净土念佛九堂课”,是为李老师最后正式的教授。[31]   李先生由禅者转为信佛人的历程,笔者有〈现代禅的真理观──从...

    金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5088591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

    所有印象在灵性见、闻、觉、知四部份收藏的,为之“染缘”,“苦”果是从因得来的。   “集”是因,因就是六根招集来的,就是我们眼看见的,耳听闻的,鼻所嗅的,舌所尝的,身子所感触的,意思所思想的,所招集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4.html